目前中国企业按通常的分法,可以分为国有控股企业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。但如果从企业竞争对企业的要求的角度看,我们又可以按照竞争的关键层次,来分为另外三种类型:决战在高层的企业,决战在中层的企业,决战在基层的企业。
决战在高层,就是企业竞争主要是相互比拼高层管理人员的眼光、水平和能力;决战在中层,就是企业竞争主要是竞争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;决战在基层,就是企业竞争主要是看管理体系,基础素质和企业文化。
决战在高层的企业,有五种类型。
第一种“决战在高层”的企业,是处于创业期的企业(创业期企业)。由于创业期的企业没有品牌,缺少企业成功经验和优质客户作为争取客户的基础,因此,创业企业的高层不得不亲自出面洽谈客户,参与采购、研发、生产和质量控制,亲历亲为保证客户满意。这时候,一个创业企业能否成功,就主要依赖于公司高层的市场竞争力。
第二种“决战在高层”的企业,是客户量少而单个合同金额大,处于发展期的企业(少而大发展期企业)。由于客户量少,因而每一个客户至关重要;单个合同金额大,因而一个合同就可能决定企业盈亏,因此,虽然企业已经处于发展期,但对公司高层而言,依然要为拿下和留下大客户而忙前忙后,忙里忙外,此时,公司高层的总体素质及相对竞争力就决定了企业的上升发展速度。
第三种“决战在高层”的企业,是发展特别大的单一大类产品的企业(大而单企业),由于发展特别大,而且由于单一产品,因此,企业的市场风险特别大,企业处于一个需要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,这时,企业决战又在高层了:新的战略方向选择的对不对?在传统核心产品的市场衰退之前,新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上市的操作力度能否保证时间上的衔接?
第四种“决战在高层”的企业,是技术发展特别快的IT高科技企业(技术快企业)。当然了,既然技术发展特别快,就要有劳公司高层多辛苦了,有劳公司高层对客户、市场和技术的判断的准确性,这时候,常常应了一句俗话:一步错,步步错。尤其是对于行业第一名,就象在荒芜平原上第一个踩出一条生路的向导,不知道哪一脚踩下去,踩上一个陷阱或地雷。这时候,企业高层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生死。
最后一种“决战在高层”的企业,是业务种类多,各个业务之间又没有关系的无关多元化企业。这时,不管这个企业规模有多大,都取决于企业的高层。同样地挣10元钱,从10
个业务中各挣1 元钱,和从1 个业务中挣10 元
钱,对于公司高层素质的要求,是完全不同的:前者的集团高层不仅要有财务水平,还要有战略眼光和识人用人的能力,业务高层不仅要单兵作战的能力,而且要有集团合成军作战的眼界。所以说,管理一个只在一个城市有一个办公室的公司,是一个台阶;管理一个在几个城市有几个办公室的公司,又是一个台阶;而管理有几个国家、几个业务的公司,更要上几个台阶。
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,这五类企业被新华信管理咨询总结归纳为“决战在高层”企业,并不是讲其他因素就不重要了。这种归纳总结,是从实践中感受到,高层在这五类型企业中的关键作用尤为突出。
从决战在高层的这五种类型对一个企业老总的素质要求来看,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素质要求。
第一类高层素质是拿客户的能力、直接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提高客户忠诚度的能力。这类素质包括了第一种“创业期企业”和第二种“少而单发展期企业”。我们称这类素质为“个体客户素质”。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(二十世纪八十年代)很多深圳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在这方面的个体客户素质主要表现在“跑市长”,“跑部运动”和“跑批文”,所以,这类创业者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随着真正的市场经济出现,就逐渐地消失在成功企业家队列之中了。
第二类高层素质是专业技术和市场判断的战略性眼光。这类素质包括了第三种“大而单企业”和第四种“技术快企业”。我们称这类素质为“战略素质”。大部分一炮走红的成功创业者之所以没有能持续高增长,不是运气不好,而主要是没有过“战略素质”这一关。他当初创业一炮走红的幸运,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成功。这样的成功人士,只能称之为“成功创业者”而不能称之为“成功企业家”,因为,他不具备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战略素质。
第三类高层素质是跨业务,跨区域,跨国度进行管理的管理能力。这一类素质尤其在第五种“无关多元化企业”中尤为突出。我们称之为“运营素质”。在企业家中,有的人具有战略眼光,可以称之为“战略型企业家”,
有的人具有运营能力,可以称之为“运营型企业家”。很多技术出身的企业创业者,或者擅长作秀、演讲的创业者,其实是不具备“运营”一个企业的素质的,所以当这个企业长大成型后,他一定要退下来,请个职业经理人。这种创业者,不乏战略眼光,但缺少的正是这种“运营素质”,他可以成为“战略型企业家”,而不能蜕变为“运营型企业家”。
五种类型企业:创业型企业、少而大发展期企业、大而单一型企业、技术快企业、无关多元化企业;以及这五种类型企业背后对企业高层的三类素质要求:个体客户素质、战略素质、运营素质,在一定程度下,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与死,兴与衰。
|